目錄
2025年最新修訂的《機電產品進口管理辦法》對精密加工設備提出更嚴苛的準入要求。以慢走絲設備為例,海關查驗重點已從單純的價格申報轉向技術參數核驗與使用場景審查。我們在處理某德資品牌設備的進口案例中發現,同一型號設備因加工精度不同,HS編碼可能從8456.30延伸至8456.90,對應的進口關稅差額達5.8%。
在最新通關實踐中,有三項關鍵操作需要特別注意:
某企業進口日本慢走絲設備時,因未區分基礎配置與選配模組,導致CIF價格被海關重新核定為申報值的128%。專業代理通過提供制造商模塊化定價清單,成功將補稅金額從37萬元降至8.5萬元。該案例揭示:設備拆解申報能力直接影響進口成本控制。
隨著2025年海關實施智能審單系統,進口設備的申報容錯率已降至0.3%以下。專業代理機構憑借歷史申報數據沉淀和動態政策預警機制,正在成為規避進口風險的關鍵防線。建議企業在供應商選定階段即引入專業代理參與合同條款審核,從源頭控制通關風險。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3007705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